干货分享!人民教育第二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校长、专家们的思考都在这里啦!
民小编说
从全国教育大会的哲学思考到经史子集的系统排序,从《论语》中的为人指南到学校文化建设……11月2日到3日,人民教育第二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的青岛之行分外充实圆满。
您想知道专家校长们的真知灼见吗?您想了解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在学校落地生根吗?无论是高屋建瓴的哲学启迪,还是具体的实践指导和建议,都在这一篇文章里啦~!
11月2日,青岛实验高中的千人大礼堂中掌声雷动。
第二届人民教育传统文化研讨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有志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校长、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度过了充实的两天时光。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立德树人,在中小学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编辑部特于青岛举办人民教育第二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
研讨会由山东省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承办,旨在“树文化自信,育时代新人”,探讨和展示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与案例,用丰厚的中华优秀文化,滋养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年轻一代。
大会开幕式由《人民教育》总编辑余慧娟主持,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致辞。
致辞中,雷社长首先对此次研讨会的举行给予高度肯定,他强调,“当前,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不在要不要的问题,而在于如何有效地、高质量地开展。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社会包括学校教育中被忽略甚至被有意抛弃了,形成了‘文化断代’,这对我们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接下来,雷社长提出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四个迫切问题,呼吁教育者们意识到自己的时代使命和文化使命,保持定力做好新时代文化育人的光荣工作。随后,青岛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王巍同志也作了主旨发言。
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 雷振海(致辞)
青岛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 王巍(致辞)
《人民教育》总编辑 余慧娟(主持)
从“全国教育大会的思想任务”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再到来自山东、北京、浙江、广东等7个省市校长传统文化落地校园的经验分享和深度思考,整次大会干货与感动齐飞,掌声与笑声同在。
1
想必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嘉宾们的具体发言内容啦,快跟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全国教育大会思想任务的哲学思考》
王继华(北京三智教育文化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原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原校长职业化研修中心主任)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既要用注重学术、学科、学校、教师的整体观,思考现行的教育理念是否符合儒化青少年心灵成长的要求,又要用哲学的反思智慧思考现行的教育方法,价值取向等问题,是否符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理念,是否符合“五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时代发展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的总战略。
教育之所以是百年大计,因为其完美人性、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发展道路,需要形成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部署。
把立德树人作为评价学校发展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
要注重系统改革,整体推进,用宽广眼光超前布局,坚决改变简单的考分评教师,成绩评学生,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
学校发展不但要建构学生学术学科为一体的系统发展道路,还要用校风带动门风,用师德影响家德,学校和家庭共同形成一种育养栋梁之才的培育性氛围。
《读〈论语〉,学做人》
钱逊(清华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
中华传统文化中心内容是讲做人的道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心也在学习传承传统的做人的道理。《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学做人的首选必读书。“读《论语》,学做人”,概括了传承传统文化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心内容和入门途径。
一、《论语》的中心思想是讲做人的道理
孔子确有治国平天下之志。他认为,为政之要在正名,正名之本在正人,正人之本在正己。而《论语》提出了君子的两项基本要求:修己和安人安百姓,这是对人生的两个基本问题的回答:精神生命和物质生命的关系,个体和群体的关系。而修己安人这两方面的要求,体现着两项核心价值:义以为上、群己统一。
因此,论语提出修身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为己、由己、求诸己“。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二、《论语》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生存发展
历数前贤坚守气节的正气事迹,包括如齐国史官前仆后继,冒死直书“崔柕弑其君”,苏武大漠牧羊十余载,诸葛亮鞠躬尽瘁,等等。“哲人日已远,典刑 在夙昔。”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已经不只是经典中的文字,而是现实历史中的传统。他正是从这个传统中吸取力量,坚定信念。
总之,《论语》所提出的思想,为中国人的人生指出了方向、道路。它培育了无数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它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精神品格,培育、凝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演绎了我们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论语》的思想影响,已经远远超出经典的范围,体现在现实中国人的生活中,构成了2000多年中华文化和历史实实在在的传统。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邓立光 (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教授)
《四库全书》不仅按经、史、子、集四个由核心到外延的层次编辑中国学术为一有序的系统,而且根据中华民族客观的品评标准给予中肯评价。我们今天何谓“糟粕”的问题,早有答案。
四部之位序乃按照重要性排序:
经最重要,为人生与国族之大经大道;
史与经合参,以史证经,史为次要;
子部编入各家思想与技能,重要性仅次于史;
集部大多抒发个人情感思想与人生喟叹,重要性处于末位。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是圣贤教育、道德教育、人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须抓住重点,尤其要尊重古人的教育思想,不能把国学作经典、知识、技艺的分类,把传统学问套到现代学术的框架来肢解。经典、历史人物、礼仪、武艺、书写应该视作一个相互关连的整体,具有相等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教育舆情分析报告》
张以瑾(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舆情评论总监)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愿景,以及对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诉求,国家政策与民意互动明显,总体上推动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度的不断提升。
各地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以此推动社会建设的思路、举措和案例越来越多,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和改进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主体中,价值观念和操作层面的分歧较多,如何摈弃糟粕性元素,建立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共识,优化整体实施水平,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
《传承传统文化精髓,谱写现代教育新篇》
孙睿(山东省青岛市实验高中校长)
单纯从教育的角度上讲,孔子所认为的教育是综合的,全方位的。
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并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谱写现代教育新篇方面做了自己的努力与探索。
一、致敬传统,在传承中彰显教育。首先,在校园建设中传承中国建筑之美,学校主体建筑秉承九宫为格,三三不尽,九九归一,从中国文明的源头出发。在此基础上,以“九宫文化”“回纹文化”“学堂文化”“天人合一”文化汇集“成才成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的校园精神。梅兰竹松四大区域,一步一景,使学生和教师得以在学习生活中传承中国品德之美。
二、古为今用,在教育中融聚传承。学校精心设计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校标识,创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不忘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渊源。
三、推陈出新,让传承在新时代升华。学校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游于六艺,博采众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等传统教育箴言,通过一系列课程设置和校园活动,为传统文化教育开掘出了全新内涵。
《学以成人:南菁传统文化教育的美学追求》
杨培明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
“学以成人”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智慧的一种描述,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精神,而其阶段性展开,其实就是一条贯穿德智体美劳,最终通向“成人”的审美最高境界的学习之路。
南菁传统文化教育的美学追求就是“学以成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当以“成人之美”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追求,帮助学生通过课程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心灵转向:“无用之用”的美育》
林虹(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校长)
美育,其核心是培育“审美素质”(审美认知力、体验力、表现力、创造力),向四极辐射——以美育美,以美启智,以美育德,以美健体,陶养“情操”与“心灵”,最终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
美育的过程,是“陶养”“潜移默化”——似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那么,我们如何在学校里实现?落实的关键在课程,我们需要探寻能更好发挥美育功能、“将美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的课程融入方式。
2
研讨会分论坛同样异彩纷呈。
在“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整体改革”“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校长、教师何为”三场论坛上,来自浙江、广东、山东、上海、北京等地的校长们上台畅谈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真知灼见,或以情感人,或传授经验,提供了大量可行建议。
分论坛1:
顾秋红(浙江省宁波市镇安小学校长 )
《以文化育,以德固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涵育一代新人》:
元亨利贞,是《周易 乾卦》中的一句。古人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善、通、和、正”称为四德。二句的意思是,由于天地有此四德,才化生了万物。
培养有道德的人是全世界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但是在国界没有取消之前,任何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美国教师和我们中国教师的根本区别在于各自为自己的祖国培养接班人。所以,“立德”首要任务是培养一颗 “中国心”!
陈启德(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小学校长)
《扎实推进传统文化习养,构建学校教育新生态》: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个人更愿意将此理解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主流人生规划。价值观的缺失与重建,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甚至是全社会迫在眉睫的事情。
传统经典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也是传统经典文化薪火相传经久不息的重要途径。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今天的社会现实看,文化传承应切实成为学习教育应当担负的历史使命。从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中提炼出“德”字,中华文化习养学校开始实施四类课程:内化于心养成课程、外化于型习养课程、日常生活习养课程、地方特有文化课程。
李秀伟(广东省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教材路径》:
泉水始流出山,则必将渐汇成江河,蒙稚渐启,山下有险,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纯正无邪的品质。童蒙只有在成长的真实生活中,才会产生困蒙,他就会问“为什么?”每一问,都是他们的“天问”。
“师道不可亵,有来学,无往教,匪我主教者先求童蒙,而强为启迪,乃童蒙虚心逊志先来求我,以决疑辨惑也。”这句话是教化的基本原理。不是我求学生来问我,而是要学生来求我启发他;这样,二者的心志才能互相应和。
分论坛2:
李成泉 (山东省曲阜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
《绘事后素:给中国教育涂上中国文化的底色》:
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修己安人”的人格理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为教之道融于现代教育,积极探索孔子教育思想引领下的现代小学办学模式,培养现代少年君子。
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文化传承,主要目标是培养人。传统文化教育主要路径就是生活相结合。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为了生活的传统文化,是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要有现代表达方式,传统文化不能复古,要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传统文化教育一定是面向大众的普惠教育、公益教育,是应该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享受的教育。
唐会荣(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校长)
《银杏树下育新人》:
学校文化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扬的校本呈现,它指向人,为人的成长发展服务。
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发展生态和学校发展未来,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
扎根中国大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大有可为:我们必须以育时代新人为旨归;必须以创新为要;必须立足校本,校长和团队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去发掘校本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必须扎根民族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呈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绽放出鲜活的校本色彩,引领学生,成就学生。
王瑞华(山东青岛市即墨区第一中学校长
《植根文化沃土,践行立德树人》:
文化是教育的根基,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无文化则教育无以致远,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必须把教育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教育成功的秘诀,不仅要有坚持不懈的教育改革,还要有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获得的思想和文化的力量。
学校有文化,教师才能不苟且,学生才会有追求。把教育教学活动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中,赋予教育教学以思想和文化的力量,蓄养学生人文情怀,是推动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有效的途径。
分论坛3:
黄荣华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传统文化进校园,我们何为》: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概而言之,就是以“经”(儒家经典)为中心,以“史”“子”“集”为拱卫,形成天人合一(或曰天人同构)的宇宙生命体的文化体系(或曰宇宙秩序)。在这个文化体系中,“经”居为中心,宣示“仁义礼智信”,具有天经地义(或曰天地良心)的地位;“史”以人类故事诠释“仁义礼智信”;“子”以思辨姿态诠释“仁义礼智信”;“集”以文学方式诠释“仁义礼智信”。
当然,我们强调“全面而系统”,不是说什么都要学,而是说要有这样的教育概念,并择取可以诠释这个概念的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融入我们的课堂来加以诠释。比如我们要有“经”“史”“子”“集”的概念,要有以“经”为中心的概念,要有“中国人”的文化生命与精神发展历程的概念。然后,我们选取有代表意义的学习材料来证明、说明、彰明这些概念。
丁凤良(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校长)
《埋下种子,着好底色,建立自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儿童心里埋下一粒种子,不仅将会为他们自身提供深沉、持久的成长动力,而且也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保留了持续前进的希望和后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价值观、精神命脉、道德规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开展也是将知识教育与立德树人相统一的过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和根脉。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稳定的精神DNA。
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和落实。
部分发言嘉宾与《人民教育》编辑部成员合影
(左起分别为:《人民教育》骨干编辑任国平、青岛实验高中校长孙睿、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清华大学教授钱逊、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邓立光、《人民教育》副总编辑赖配根、《人民教育》研究策划部主任施久铭)
研讨会虽已结束,感悟和感动仍在继续。坚持立德树人,在中小学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民教育始终与您同行!
微信编辑 | 魏倩
推荐阅读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请看过来……| 特别关注